第一百八十九章 程颢的遗言(1/4)
河东的封赏,在汴京城里没有搅起任何波澜。哪怕是旧党大臣,也当没有看到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只要吕惠卿不回京就好!他喜欢在河东,那就让他在河东吧。打完这一仗,吕惠卿还能有什么作为?西贼的左厢神勇司,经此一役,没有几年是恢复不了元气的。而两宫又不喜兴兵生事。从此河东注定无战事!吕惠卿的精力再旺盛,也只能放到民政上。更有人在思考,待吕惠卿这一任经略使做完,就想办法,运作他去江宁、扬州这样的地方。在这天下午,一个消息送入宫中。朝请大夫、天章阁待制孙坦卒于家中。两宫下诏抚恤,并命有司恩荫。隔日已亥日,大内举行了赵煦的旌节移藏仪式!殿前司都指挥使燕达,亲率御龙诸直指挥为仪仗,从庆宁宫护送赵煦的过去的旌节,移藏天章阁。这些旌节,包括彰武军节度使、太平军节度使、延州观察使、延州刺史等赵煦过去的头衔,以及他的延安郡王印信、閤牌、仪仗。在赵煦即位后这些东西和头衔,从此成为他的私人物品,也从此不会再授给臣子。赵煦在两宫簇拥下,于天章阁中,观看了旌节移藏典礼。随着一面面,绘着龙虎图案的旌节,被送入天章阁。并被御龙诸直恭请放入天章阁内的一个小小的阁楼里。从此永藏其中,永不启用。换而言之,就是绝版了。赵煦看着,百味陈杂。因为他知道,这代表着程序已经临近了南郊祭天请谥的环节。一个月后,他的父皇,就要从大行皇帝变成某某皇帝。从此以后,即使是赵煦,在公开场合也得用谥号来称呼了。父子两人将真正的天人永隔!但,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,这也代表着赵煦君权的稳固。大行皇帝变成某某皇帝以后,大宋天下臣民就只有一个主人——就是他。……元丰八年六月丁丑(十五)。洛阳伊皋书院。程颢卧在病床上,眼窝深陷,脸上没有了半分血色。他已经油尽灯枯了!但他却依旧望着汴京方向,心中满是不舍,也满是遗憾。“陛下啊……老臣福薄,终不能入京觐见服侍矣!”周围服侍他的家人、学生们,都流下眼泪。人人皆知,这位大宋天下的文学之臣,已经行将就木。“将《识仁》拿来……”程颢对着他的学生说着。于是,程颢花费了一生心血,写成的《识仁》一书,被送到他面前。程颢颤抖着手,抚摸着这部书的封皮,然后看向他的弟弟。“正叔啊……”他虚弱的说着:“老夫将朽矣……未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