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八十三章 贬官(4/5)
家的事情,去告诉赵煦。赵煦听完石得一带来的情报。他回头对着帷幕内的向太后谢了一声:“多谢母后指点!”殿上的这些事情,虽然发生的很快,但朝臣都注意到了。赵煦则不动声色。继续询问其他大臣的处置意见。从张璪开始,问到章惇、李清臣、安焘、吕公著,然后是两位翰林学士以及现在的宰相吕公著。几乎所有人的态度,都介于李常和赵彦若之间。无论新党、旧党,都差不多。只有御史们,依旧喊打喊杀——这是他们的职业态度和立场决定的。赵煦问了一圈后,就回过头去,和两宫商议起来。“太母、母后髃臣们意见不一,或曰当深贬,或曰可以从轻……”“不如,再派人去问问文太师、张节度、孙学士还有司马公的意见?”帷幕中的两宫,商议了片刻后,就做出了决定。“官家,不必去咨询各位元老了……”太皇太后直接说道:“老身和太后已经有主意了!”她现在对司马光的观感进一步下降了。举荐的都是些什么人?儿女亲家,也给老身塞进了台院?!若真是忠臣、能吏也就罢了。看看这两个人吧!刘挚结党、孩视天子、窥探两宫,都已经证据确凿了,赵彦若还在袒护,还在想办法营救!就差没有把‘同党’的标签贴在脑门上了。所以,这个事情再去请教司马光,司马光会怎么说?他会大义灭亲?太皇太后现在已经不相信了!她甚至怀疑司马光可能会帮着求情!于是,她直接对着殿上群臣,也对着那匍匐在地上的刘挚和王岩叟道:“两位翰林学士,请在殿中,以老身和太后之意,就地草制!”邓润甫和范纯仁,连忙再拜领命。然后坐到了已经准备好笔墨纸砚的屏风后,恭听两宫口授的旨意。只听着太皇太后道:“殿中侍御史刘挚无大臣之仪,越职言事,诽谤宰执,污蔑国政,公然结党,非大臣也!”刘挚听着,趴在地上,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了。果然,太皇太后没有怎么停顿就直接道:“罢殿中侍御史,寄禄官夺三官,为偏远下州判官,并不得签书本州公事,即日出京,不许陛辞!”刘挚猛然抬头!文臣士大夫即使贬斥,但一般循例都会允许陛辞。这是士大夫的体面!而即刻出京,不得陛辞,不仅仅是不给体面,还是在告诉天下人——这个人深罪于我!再加上那一句:不得签书本州公事。等于不给他任何权力!已经和流放没有区别了!假如不发生奇迹,他这辈子都得在偏远军州度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