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八章 廷推之议(2/4)
向太后就将赵煦的主意和太皇太后说了。太皇太后听完,眼睛也亮了起来。但她的关注点却落在了廷推的方式上。宰执提名、推荐,待制大臣投票?这事情要被她做成了。这女中尧舜的青史评价,就十拿九稳了。于是,这位太皇太后,在和向太后简单的商议了一番后,就下诏都堂,将执政将以廷推之法选择的方式,通知了都堂宰执们。……韩绛看着他刚刚接下来的诏书。“廷推?”无比新鲜的名词。再看方式,以宰执推荐,在京待制大臣投票的方式,决出前五名,然后送两宫,由两宫从中选出两人拜授执政?“有趣!”韩绛沉吟着。然后,他就看向被召集起来,一起来到令厅接旨的宰执们。“两宫慈圣的旨意,诸公都知道了吧?”韩绛眯着眼睛说道。“回禀左揆,吾等都知道了。”吕公著带着东西两府执政集体拱手。“善!”韩绛挥手:“那诸公就回去好好想想,都要推荐谁吧?”他也得好好想想了。毕竟,他已经是要退下去的人了。今年年底,他肯定会写辞相表。事情做的差不多了,功劳也捞的差不多了。再待下去,别人会骂娘的。可退归退,这都堂上,至少在朝廷里他得留个钉子,以防万一。最起码,御史中丞得是他推荐的人。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他退下去后,不会人走茶凉。这是韩绛一生磨砺的经验。也是他在很多人身上学到的教训。有太多人,退下去后,没有安插钉子钉在朝堂,以至于人走茶凉,甚至是人走政熄。他韩子华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。但,选谁比较好呢?韩绛感觉,自己得好好想一想了。因为,他知道,基本上他选谁,就等于告诉其他人——这个人以后就是代表我的衣钵的人啊。所以,这个人必须能干、有手腕,同时认同他的理念和政治思想,在他退下去后可以保护他的政绩,不被别人打压甚至抹消。想到这里,韩绛就想起了一个名字。蔡京!想了想,他就摇摇头。蔡京,是天子的人,他可不好去抢。而且这个家伙,精明的很,滑不留手,很不安分。选了他,韩绛有些担心,自己未来的名声会被牵连。“那就只能从王介甫推荐的人里选了。”韩绛在心中想着。去年,役法检讨所设立的时候,王介甫写信来,给他推荐了一些帮手,其中有几个人,帮了大忙。这样想着,韩绛的心思就确定下来了。此事在韩绛看来,是一石双鸟。既能还王介甫的人情——王介甫可是帮他大忙的,旁的不说,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