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二章 入瓮(2/5)
大夫喜欢的则是汴京义报。尤其是在太学里,汴京义报广受好评,是太学生们必看的小报。看上去,赵煦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。可谁又知道,司马光就几个月的生命了呢?等司马光一死,司马康就得守孝。这汴京义报,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,落入赵煦掌控。换而言之,这是在借鸡生蛋。更妙的是,还是拿着司马光的个人声誉、人脉,给赵煦孵化一个专门面向士大夫阶级的报纸。当然,这并不妨碍,赵煦时不时的试探一下汴京义报那边的立场。看看司马光父子,到底是真的大公无私呢?还是果然心里面有些小九九?赵煦也不知道,自己是个什么心态?但,到目前为止,尽管汴京义报在报道方面,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。却一直秉承着相对客观、中立的立场。哪怕是旧党的人做错了事情,也是该骂的骂,最多不过是调门降一点,措辞温柔一些。所以,只能说司马光父子屁股有问题。但人家的道德操守,却挑不出任何毛病来。……第二天,随着新一期的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的发行。整个汴京城,瞬间轰动。实在是,李雍案已经经过了数日的铺垫、发酵和引导。就连开封府下面的那些县、镇的百姓、士人,也知道了这个案子。甚至就连大名府、洛阳都有人在关注这个案子。无论是民间,还是士人,都在盯着这个案子。没办法,这个案子太具传奇性了。集卖官鬻爵、私相授受、官官相护、告御状等诸多爆点于一身。还牵扯了开封府、大理寺。现在,这个案子居然有了新的突破?御史台里传出消息,可能别有内情?八卦群众们,立刻就不困了。可,这个事情,对涉及一些人来说,就不是那么好了。当通见司将一封御史联名的奏疏,送到宫里面的时候。赵煦看完,就在心中笑了起来。“总算咬钩了!”“也不枉朕一番苦心!”上书者的名字,在贴黄上写的清清楚楚。刘奉世、吕陶、朱光庭。其中,刘奉世是左正言,吕陶是监察御史里行,朱光庭则是监察御史。谏院的谏官和御史台的御史一起上书,通见司自不敢怠慢。所以,奏疏誊抄好后,就分别送到赵煦和两宫以及都堂宰执手中。而他们的上书,议论的就是——御史台刑讯逼供,有碍法度。话,当然说的是冠冕堂皇。就是事情,太下作了!赵煦拿着奏疏,看向在殿中坐着的御史中丞傅尧俞,轻声说道:“却是要让傅卿看笑话了。”他说着,就让冯景将这奏疏送去傅尧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