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我在现代留过学> 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和尚的钱,三七分账(3/6)

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和尚的钱,三七分账(3/6)

刺青壮。」「又如百姓无食,开常平仓以活……」等他说完,冯京就发现,殿上的宰执看他的眼神,有些奇怪。我说错了什么?冯京很快就知道了答案。「招刺青壮就不必了。」帘中的小官家在沉吟片刻后,忽然说道:「早在四月初,朕命宋用臣南下,以蔡卞为都大江淮六路发运副使时,就已下圣旨,命户部与封桩库,各拨一百万贯为本,命蔡卞、宋用臣,招淮南灾民青壮,以为治河、修渠之工,并以汴京工价支给其工钱,一半给钱,一半支米。」这正是淮南路,虽然大旱,但是,民间却保持了稳定的缘故。大量青壮,都被招入了修河、治渠的工地上。不止如此,宋用臣还组织他们,修了道路、桥梁、驿站,修葺了淮南各地的官衙、仓库。甚至在当地,就地取材,制造了大量的独轮车这样的人力运输工具。青壮有了工作,能拿到工钱和救命的粮食。就不会闹事!冯京听着,大惊不已。因为在过去,虽然大宋朝廷在征发青壮的时候,也都给钱。但,各个地方给的工钱是不同的。像是汴京,招募一个青壮去修河,一天工钱就是两百起步,正常的话重体力劳动,非得两百三十钱以上,才能招募到人。但在河南府,一个青壮的工钱就断崖式下跌到一百钱一天。在永兴军那边,七八十钱就可以雇佣一个青壮了。冯京记得,当年他在永兴军的时候,为了雇佣青壮去沿边修城寨。曾开出了每日支给一百文的重赏,但应者寥寥,最后只能加米每天两升,才勉强雇到了人。但这些都是太平时节的正常工价。像淮南路这样遭了灾的地方,工价定会断崖式下跌。甚至,官府只要给顿吃的,就有的是人愿意干活!你不干,有的是人愿意干!然而,这位官家,却拨出两百万贯,还肯用汴京工价给淮南灾民结算工钱?虽然一半折米,但这也是破天荒的事情了。什么时候,大宋朝廷这么大方了?但他哪里知道赵煦虽然开出了高价。然而,工人们在工地上消费同样高啊。特别是那些当地的奢遮人家家里的公子哥,在勾栏、赌场里,常常一掷千金。又因为大旱,淮南本地的地方保护主义被削弱。于是,鱼干与海盐,顺势涌入。正好,工人们手里头有钱,这使得他们可以消费得起鱼干、海盐。于是,一个大市场就这样形成了。同时,那两百万贯的拨款,则顺着这条生态链,最终流向了京东和两浙路,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渔业与造船业。有市场,有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