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我在现代留过学> 第六百二十八章 器以藏礼,礼以出信(2/5)

第六百二十八章 器以藏礼,礼以出信(2/5)

为这是表示三公、三孤皆为天子辅臣,是辅佐天子一人,治理万邦。而唐代的孔颖达则认为公、孤所掌不异。换而言之,三公、三孤,无论是论道经邦、燮理阴阳还是弘化、寅亮天地,都是一个意思,并无区别。可王介甫就不这么认为了!当年,他就借其子王雱之口,公开推翻了郑玄与孔颖达的注解。然后在将尚书的这一句话,升华到非常危险的地步——以阴阳为本,天地为末,化待道而后立,天地待阴阳二后立,论道而不谕,然后弼。本在于上,末在于下,故公论道,孤弘化;公燮理阴阳,孤寅亮天地;公论道于前,孤弼于后!看清楚没有!新学的主张里,一切都是有秩序的。阴阳有其序,天地有其道。自然,朝廷、国家也该有法度来约束。不止大臣要遵守,皇帝也要遵守。不然就扰乱了天地阴阳的秩序,破坏了自然的和谐,会导致一系列灾难,甚至是国家倾覆社稷灭亡!“王介甫啊王介甫……”作为熙宁时代的传法沙门,韩绛和他的兄弟韩缜、韩维,对王安石的新学和其主张,自然是无比了解的。三兄弟甚至是支持的。不然他们的态度也不会这么暧昧!“汝可真是好运气啊……”韩绛悠悠叹息着,一双老手抚摸着那已经皱巴巴的小报上。“先帝受不了汝!”“小官家,却似乎能够接受了……”王安石和他的新学、新党的主张,从熙宁八年后,就已经不再掩饰了。天下需要一位圣王来领导!所有人都团结在圣王的领导下,紧密合作,各司其职。那假如没有圣王呢?那皇帝就该垂拱而治,将天下大政委托给圣人来治理。于是,王安石二次拜相后,不过两年就再次罢相!先帝已经无法接受,王安石事事以老师的态度,用师傅的口吻,来教导他、指导他、规劝他了。王安石也接受不了,昔年以弟子、学生的态度,向他求教,请他辅佐的官家,不再愿意听他的,开始急躁的、迫不及待的想要在三五年内就毕其功于一役。这对师徒终于是分道扬镳。本质上,这是君权和相权的冲突。是皇帝应该乾坤独断,还是与大臣们商议、合作,甚至是将天下事托付给大臣的冲突。这就是元丰政治,变成了先帝一言堂的原因。也是王珪、蔡确能拜相的缘故!一个三旨相公,一个阿谀奉承,以上意为行事准则,没有自己立场。放下小报,韩绛慢慢闭上眼睛。这个时候,门外传来了他的幕僚张之若的声音:“恩相,官家遣使来了都堂,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