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二十三章 吕子的诱惑(2/5)
赐了些金银。源头就在这里!与富弼相比,文彦博虽然爱摆谱,喜欢倚老卖老。但至少,人家肯交流,愿意妥协。就是……可怜当年庆历新政,范仲淹、富弼、韩琦等人矢志于改变世界,中兴国家。可结果范仲淹去世后,这一个两个三个,都成为了当年庆历新政的时候,站在他们对立面的那些人。甚至,比那些当年的守旧派,还要顽固,还要迂腐。屠龙少年,终究变成了自己少年时痛恨的那条恶龙!赵煦想到这里,便微微抿起嘴唇来,心中对吕公著的猜疑,开始泛滥。因为,当年熙宁变法的时候,吕公著的学生李常,也曾在其中上跳下蹿。譬如说,李常在担任右正言的时候,曾上书赵煦的父皇,谈论青苗法的害处。他说——我听说啊,有些地方的官府,没有把青苗钱借给百姓,却让百姓还利息。赵煦的父皇问他——卿有什么证据吗?若有,朕一定彻查!李常却死活不肯说,也不愿意拿出来。然后就拍拍屁股跑路了。学生这样,老师能好到哪里去?不过,这次回朝后,李常的立场,却偏向了中立。甚至觉得青苗法也很好了。在赵煦的上上辈子,这个熙宁变法时,强烈反对变法的大臣,成为了和苏轼一样在朝中格格不入的人。他不止支持青苗法,认为不该废黜。也支持免役法,觉得这是善法,不可动摇。如今,李常在朝中,算是最积极参与韩绛的役法检讨和青苗法条例修改的大臣之一了。想到这里,赵煦内心的猜疑,才渐渐逝去。看向吕公著的眼神,重又变得温柔起来。这可是吕公著!吕夷简的儿子!能和富弼一样吗?吕公著却在这短短的片刻中,心情好似过山车般跌宕起伏。因为,他明显看到了面前的少年官家眼中的猜疑。也明显感觉到了官家的一些肢体语言,变得疏远、冷淡。这让他心惊肉跳!以为,自己要被官家猜忌了。而一旦被猜忌,他这个宰相,恐怕马上就可能被罢免!好在,官家终于还是恢复了正常。语气依然是和煦、亲近的。甚至,对他的称呼,也再次变成了"吕爱卿"。「吕爱卿啊……」「圣人的教诲,朕自然不会忘记。」「兵者乃是凶器,若非必要,若无必要把握,朕绝不会轻言用兵!」这是实话!在现代留学十年,让赵煦知道,所谓战争,其实只是政治的延续。而经济则是政治的基础。没有经济,就不要讲政治,因为混乱的经济,必然导致国家混乱。国家都乱了,还打个屁?赶紧投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