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八十二章 元祐革新(2)(1/5)
赵煦拿着章衡等人拟定的考题,看了很久。赵煦终于做出了决定:“科举之制,必须改革!”“而且,是本次科举就要开始改革!”“只有这样,我才能彻底掌握科举改革的主动权,并向天下人发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!”作为一个全面用文官官僚制度治国的王朝。大宋朝在科举上是下足了功夫的。自开国以来,历代赵官家,都会针对科举制度暴露出来的弊端,进行或大或小的改革、调整。所以,赵煦之前在明法科和明算科上的折腾,才能那么顺利的得到朝野认可。即使有人反对,但也都接受和认可了。因为老赵家就爱折腾科举。不折腾科举的赵官家,才是异类!同时,最终历史都证明了,这些折腾既有利于国家,也有利于士人——正是过去百年,历代赵官家在科举制度上的不断折腾,使大宋科举日渐完善、公平。所以,在大宋朝搞科举改革,有着其他朝代所没有的优势——几乎不会有阻力。朝野都认同并尊重,赵官家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权威。这很好理解——每一次科举改革,赵官家都赢了。在这种一直赢的预期下,后来的赵佶甚至能直接废黜科举制度,改用太学三舍法取士。所以,赵煦需要考虑的,其实一直都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。而是怎么改?改到什么程度的问题?这样想着,赵煦的眼睛就明亮起来、“是呢!”“我终究还是受现代影响太深了!”“总想着不得罪人!”在现代的他,说白了,就是一个小资产阶级。而小资产阶级,先天就是软弱的!好在,他除了是小资外,还是一个皇帝!一个封建专制帝王!于是,此刻,属于帝王的一面开始苏醒。上上辈子,绍圣到元符的统治经验,开始占据上风。赵煦的眼神开始坚定起来。他轻声呢喃着:“改革这种事情,哪里有不得罪人的?”“历朝历代,古今中外,哪怕是现代,也没有不得罪人就可以改革成功的例子!”“这就是我走入误区了!”“当以此为戒!”这样说着,赵煦的心思就坚定了起来。旋即,他便召来童贯,与他吩咐道:“童邸候,且去传我的旨意……”“命右相蒲宗孟、御史中丞吕大防、知贡举章衡、权知贡举王子韶、范百禄,立刻入宫,会商科举之事!”“诺!”童贯领命而去。赵煦看着童贯的身影远去,然后抓起一支元书纸。提笔在上面,写下八个字:终始唯一,时日乃新!这是《尚书》咸有一德中的句子。这篇尚书传说乃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