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我在现代留过学> 第九百八十五章 元祐革新(5)(1/5)

第九百八十五章 元祐革新(5)(1/5)

    吕大防所言,确实是道理。盖南北文教差距,在如今已经出现了。而且,代差巨大!别的不说,单单陕西四路历代所出的进士人数,加起来恐怕也不如福建一路一次科举所出的进士数量。没办法!说到底,所谓卷教育,其实就是卷钱!富裕的地方,教育一定好。穷的地方,教育一定差!更不要说,大宋还存在着大量汉、蕃杂居的地界。譬如熙河路、梓州路、荆湖南路、荆湖北路、广南西路……这些地方,本来解额就少,士人难以出头。朝廷再用打分制,全面考核士人才干。诸路士人的科举功名之路,怕是直接要断掉了。赵煦沉吟片刻后,问道:“中司的意思是……”“诸路取人?”老赵家折腾科举上百年,踩坑无数。踩的坑多了,自然也就有相应的经验。是的!因为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,导致各路士人水平不一的弊端。早在仁庙时代,就已经被人发现了。并在英庙时代,在朝堂上进行过一次科举取人是应该‘混同取士’,以公平为第一,还是用‘诸路取士’,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进行均衡取士的大辩论。双方的代表人物是——司马光、欧阳修。其中,司马光是诸路取士的代表,欧阳修则是其对立面。不得不说,在科举的问题上,司马光确实在很多时候,都是正确的。可惜,很多时候,正确不一定有用。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——即使,哪怕欧阳修也承认,司马光的建议有可取之处。但最终,辩论的结果却是欧阳修大获全胜。而决定胜败的原因,非常简单。开封府!准确的说,是在开封府读书的二代衙内们。朝廷若是诸路取士,衙内们怎么办?动衙内的蛋糕,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!因为,衙内不是一个人两个人。而是整个统治集团的二代!吕大防嗯了一声,奏道:“回禀陛下,臣以为,诸路取人乃是良策!”他是陕西人!自然要给西北乃至于北方地区的士人说话。赵煦颔首道:“诸路取人确实是良策!”吕大防露出欣喜之色。“奈何,如今还没有实行的基础!”赵煦轻声道:“朝中上下,都不会同意的!”诸路取人的话,得罪的可不仅仅只有开封府的衙内二代。还有东南六路、江南西路、福建路这些传统的科举强路的士人。此外,还会伤害到赵煦自好不容易才炒起来的汴京学府的房价——汴京学府的房子为什么能卖的这么贵?还不是赵煦创造性的发(抄)明(袭)的学区房制度和汴京学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