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我在现代留过学> 第九百九十五章 礼部试(3)(3/5)

第九百九十五章 礼部试(3)(3/5)

先王之道,圣人之教,用于当今之法,限千字。看完这两道题目,包诚就皱起眉头来,感觉这两道题目对他来说,似乎有些过于难了。这个时候,他看到了在卷子上,似乎还贴着一张黄麻纸。他好奇的拿起黄麻纸,发现上面用着小楷,列举着本次科举需要避讳的文字和如何避讳的办法。譬如,诸位先帝名讳与谥号、庙号,以及当朝天子的名讳自然都要避讳。但,当今天子圣明,为了防止给天下士人添麻烦,所以已有旨意,诸先帝圣名、庙号、谥号,皆可以用其陵名代指。譬如先帝,可书【永裕陵】。而天子本人名讳,则可以在遇到的时候,空出不书,号【空一格】。此外,两宫慈圣闺名,皆为二字,只要不是二字同书,则无须避讳。两宫父祖,则可书其谥号。譬如太皇太后之父高遵甫,可书【高穆武公】,而皇太后之父向经,可书【向康懿公】。此两宫慈旨也。而在大宋,需要避讳的还不止这些。依故事,都堂宰相的名讳,也需要避讳——此国朝所以尊宰相而崇治道也。亦是宰相位极人臣的威严所在。有些时候,朝廷甚至会要求避讳宰相的父祖之名。比如包诚在熙州州学的时候,就听横渠的先生们说过在先帝时,因故宰相曾公亮德业功高,故在其在位时不止科举,就连朝廷公文也要避讳曾公亮之父曾会的名讳。于是,一度政事堂下给有司的文书【堪会】,被避讳成【堪当】,直到曾公亮告老。好在,如今当朝的两位宰相,皆高风亮节之人。故此,都已婉拒了朝廷避讳其父祖名讳的要求。按照两位宰相的请求,今年科举,士人只需在提及他们的大名时,避讳他们两人名讳中的最后一个字即可。譬如,左相吕公著,可书【吕公着】,右相蒲宗孟可书为【蒲宗莽】。这都是取其同音字以避讳。将避讳要求和避讳办法细细的看完,包诚重新看向那两道诗经正经题。想了想,包诚轻声道:“我还是暂且看看其他正经题罢!”这两道题,对他而言,实属有些过于难了。可是,当他看完其他题目后,他就知道了。他其实只有诗经题这一条路。至少,他在熙州州学是认真学过一年多的诗经。而其他四门正经,对他来说,过于深奥了。于是,包诚只能是低下头来,认真的审题,从有限的知识储备里,榨取出更多的文字。好在,他没什么压力。此番进京,也没存着能考中的想法。对他来说,这次进京赶考,纯粹是来感受一下大宋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