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不明不清> 1277 告辞3(2/3)

1277 告辞3(2/3)

细看过。“陛下,这次与以往不同,除了西班牙和英格兰还有法兰西、神圣罗马帝国、波立联邦、丹麦和瑞典,几乎囊括了整个欧洲,实力深不可测。”遇到这么大事儿,科恩哪儿有心情参观皇帝的新办公室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,他抓到了问题的关键点,谁是胜利者。如果欧洲胜利了,自己就不会有太悲惨的结局,顶多失去东印度公司的职位和薪酬。以自己的人脉和能力,就算在荷兰混不下去了也可以跑到马尼拉或者广州弄个货栈,雇佣水手继续跑海运。可大明帝国如果胜利了,自己又没提前做出改变,确实很可能成为替罪羊。那么到底谁能获胜呢?还得听听皇帝的见解。“哪有什么深不可测,他们在欧洲打了这么多年,朕就站在一边看着,谁有多少斤两早就尽收眼底了。其实你还少说了,奥斯曼和俄罗斯大概率也会加入欧洲联军,规模比当年的十字军只大不小。不过在朕的眼里只是一群乌合之众。打仗是门学问,不能做简单的数量对比,其中还包括了武器、资源、地形、气候、信仰、运气等诸多因素。其实就算比数量欧洲联军也不是对手,朕只要想,可以在一年之内武装起来两百万军队。你在巴达维亚待了这么多年,还经常去马尼拉港出访,不会不清楚大明军队的作战能力。朕可以命令军队从北面穿过中亚直达波立联邦,南边绕过好望角攻击大西洋沿岸的任何一座城市,让塞维利亚、巴黎、伦敦、阿姆斯特丹、哥本哈根、罗马、威尼斯全变成废墟。结果大明帝国耗尽了力气,换来欧洲各国半死不活,双方谁都没获利,有什么意义呢?这是一场愚蠢的战争,但事情就这么怪,有时候明知道很愚蠢却不得不去做,还要努力做好。”对于战争的结果洪涛没有半点怀疑,大明帝国肯定是获胜者。现在只是拿不准所需付出的代价,如果太大会严重影响大明帝国之后的发展。可以如今的局面双方谁都不会退缩,明知道没赚头也得打。“如果陛下能说服亲王,是不是可以避免这场无畏的战争!”对于皇帝的结论科恩不觉得偏颇,大明帝国确实有这个实力。不算海外领地,光是本土的人口和资源就能一口气打到欧洲去。然而就像皇帝所讲的一样,打来打去双方全亏,图个啥呢?要控制权是一方面,但如果付出的代价太大,拿到控制权又如何?世界太大,海洋太辽阔,至今为止还不具备少数国家控制全球的可能。换句话讲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