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晋末长剑> 关于凉州入援洛阳兵力(1/2)

关于凉州入援洛阳兵力(1/2)

    首先,资料来源主要是《晋书》中帝纪、当事人的个人传记以及《资治通鉴》。其他等级低一点的史料里提到的“三千义从”、“千余骑”之类我就不写了,就用这两本。(1)永嘉二年(308)《资治通鉴》“张轨亦遣督护北宫纯将兵卫京师”、“北宫纯募勇士百馀人突陈,弥兵大败”。原始记载只有这两句。从这里可以判断,凉州援军数量是100+(其实北宫纯募的勇士也不一定就是凉州人……)这一战的情形,正如书中所述:从史书记载分析,王弥军应该是据城南、城东,因为仅有的三次出现地名,第一次在津阳门(城南),第二次在建春门(城东),第三次在七里涧(城东)。史书对战斗过程语焉不详,缺失过多,但多方印证,大体分析,依稀可以看出几点:①第一战在城南的津阳门,北宫纯率百余人突阵,“弥兵大败”(主将不一定是王弥)。②几天后第二战,位于建春门,有没有打史书没说,只有王弥烧建春门而走的事情,我认为大概率是打了的。③烧建春门后,王弥向后(东)退却,在七里涧被禁军追上,又败。④综合这些记录,王弥并没有很多人认为的百余人突阵就一战败逃,事实上战斗不止一场,只不过晋代史料空白严重,记录不全,语焉不详罢了,我认为至少打了两场,看到取胜无望之后,死心了,转进,然后被禁军王秉部追击,大败于洛阳城东的七里涧。再来看看匈奴方向。刘渊在308年1月,“汉王渊遣抚军将军聪等十将南据太行,辅汉将军石勒等十将东下赵、魏”——这是防止晋军围魏救赵,故预先堵住太行陉口,专心攻平阳、河东二郡。“北宫纯等与汉刘聪战于河东,败之”——《资治通鉴》。这里的“河东”大概率是河东郡,也与前文刘渊遣刘聪派兵占据太行对上了。刘聪的兵可不少,而且匈奴骑兵数量众多,北宫纯兵力不可能少。100+、1000+的兵力压根不可能,至少数千。(2)永嘉三年(309)当年8月,匈奴南下洛阳,在弘农战败。10月,二度下洛阳,“北宫纯等夜帅勇士千余人出攻汉壁,斩其征虏将军呼延颢。”这里其实也没说这千余人到底是不是凉州兵,姑且认为是,出现人数了:1000+但也没说309年到底有多少凉州兵在洛阳。再看几段史料:《张轨传》:“遣治中张阆送义兵五千及郡国秀孝贡计、器甲方物归于京师。令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