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晋末长剑> 第二十一章 两岸(1/4)

第二十一章 两岸(1/4)

    农历三月,牧草刚刚返青。南山之中,百姓已经忙完了春耕,正准备放牧牛羊马匹。山间的风有些清冷,迁徙的候鸟休憩足够之后,振翅北飞,掠过无垠的大地。南山,关中人俗称“北山”,自东向西,好似给河南地南缘镶嵌了一条边似的,蔚为壮观。南山两侧乃至山中的盆地、河谷之中,素来是农牧交错地带。有人耕地,有人放牧,有人农牧都有涉及。有些人过得很滋润,几可比拟中原沃土。但大部分过得很艰难,纯靠种地一亩只有百斤出头(现代五十斤左右)的收获,扣除种子,所得极其有限,故需要把不适宜耕作的山坡草地利用起来,增加收入。而在南山以北、黄河以西,有一大片丘陵、河谷地段,却是一片难得的上好农业地段。一块地好不好,除了土壤外,还要看气候。关中连年干旱时,上郡固然干旱,但灾情其实没关中那么严重。这几年雨水充足,牧草可着劲地长,让这片大地的生机愈盛。石勒到来后,这里的农业成色大增。清脆的马蹄声响起,春风吹拂之中,石勒来到了河岸边。亲兵给马儿下了鞍具,松了肚带,领其收收汗。石勒则来到河旁,捧起清冷的河水,洗了把脸。春来未久,河水冰寒,石勒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,随即自嘲:“老了。”此河名木瓜川,顾名思义,附近山上到处都是木瓜(文冠果)。先秦时有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”,其中的“木瓜”便是此物。洗完脸后,石勒登上一处高坡,俯瞰山谷中的农田,赞道:“好地方。”“可惜太少了。”张敬举目四望,叹道:“山势连绵之中,唯河谷处最为平坦。木瓜原不过三百余顷地,也就只能给千户人家授田罢了。”这一大片地方是足够大了,但适宜耕作的地方很有限,且比较破碎。譬如眼前这个名为“木瓜原”的地方,不过开辟出了三百顷田。或许还有些潜力可挖,但撑死也就再翻一倍至六百顷,如此便到头了。与河北那一望无际,平原连着平原的场景可没法比。这么一来,人口其实就比较分散了。这个山间盆地筑一寨,住几百户人家;那个河谷平原建一坞堡,屯千余户,人员分散在南北数百里的连绵群山之中。比起种地,放牧会方便许多。这里说是山区,但其实没有特别高的山头,地势平缓的坡地随处可见。雨水之后,牧草疯长,是上好的放牧之地。要想在这里更好地生存,耕牧并举是必然之事,纯种地或纯放牧都太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