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九章 自谋后路(1/4)
大晋太和二年(331)二月初十,建邺细雨连绵。丹阳丞杜又临河而坐,悠然自得。老实说,他在郡丞这个位置上坐了很久了,一直没动过。也不是没有机会迁调,但他竟然不愿意,说要报山玮知遇之恩,故一意辅佐山玮很感动,考虑到他经常不在任,于是便将政务一股脑儿扔给杜义,连官印都给,府衙众人也知道若找不着山玮,便去郡丞杜公那里办事即可。他已经算是半个丹阳尹了。但杜义其实也不太想做官,理由和山玮差不多,烦、累、难一一他终究是土人。之所以还在干着,说实话也是为了杜家考虑,他要等待那个机会的来临,然后立下大功,奠定在新朝的地位。今天山玮在府衙,于是杜义便告了个假,跑到自家新开的商铺转转。大晋朝日落西山,摆明了只有自守之力,无有进取之能,作为大晋朝的官,当然要利用暂时还能算数的权力,为自家多积累一些财富了。此时日近正午,杜又一点没觉得饿,只坐在窗前,静静欣赏风景。「江左风物最是宜雨不过。」身后传来一声轻笑,道:「看那堤岸新柳,最是翠绿不过。妇人穿着蓑衣,于柳下捣衣,任凭那春水漫过脚下青石。」「河上船只往来不休,满载各色货品,却不知一一」此人说到这里,笑了笑,道:「有哪些是杜公的?」杜义哈哈一笑,转过身来,看向来人,道:「孝文,汝为御史中丞,何等清贵,怎有暇来此?」「没办法。」熊远无奈道:「让我弹劾葛公,那是方方不能,只能装病了。」杜义拿手指了指他,笑而不语。熊远是石贵嫔的人,当年诸葛恢全盘接收石氏政治势力,发号施令时,熊远便投靠了过去。只不过随着琅琊王冲的失利,这个政治团体慢慢土崩瓦解。有些人改换门庭了,但熊远不行。原因说出去很心酸,他是苍头奴婢之子,机缘巧合之下才能读书,然后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迁。但在江左的政治风气下,熊远这种人真的有前途吗?说难听点,没人把他当回事,遇到哪个嫉贤妒能的人,多半还想着弄死他,因为熊远能力很强,出身太低,偏偏还当着御史中丞,影响很坏。所以,熊远其实很尴尬,能有石贵嫔可以投靠,已经很不错了。最近他和杜义搭上了关系。准确地说,是杜义在长期观察之后,主动找上了他。双方一拍即合,很快搅在了一起。今天跟着熊远过来的还有一个中年人,姓石,据说是从河北投靠过来的,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