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晋末长剑> 第九十章 行田(下)(1/4)

第九十章 行田(下)(1/4)

    寒霜遍地的黎明,一群人出现在了旷野中,手执马鞭指指点点。青黛色的夯土墙垣在薄雪中若隐若现。四角角楼上各设置了一个弩台,台上空空荡荡,弩机早已不见踪影。墙体不够厚,但角楼之间有飞栈相连,可令守军快速移动。城南挖了几个大水塘,此刻结满了厚厚的冰层。护城壕从水塘两侧引出,绕城一周,流入城北的河流之中。其实这不是城,一个典型的乡间坞堡罢了。因为没有太多地形优势,这种坞堡的防护能力也就比行军途中扎下的营寨强,不如正规的城池,但还是让一帮北地来的勋贵子弟们十分欣喜。丹阳太守杜又睡眼悍松,却强打看精神为一帮人介绍:「此为赵胤之宅。好好的天子一一呢,伪帝脚下,就造个坞堡,为人奚落。」「杜府君,坞堡有甚可笑的?」问话的是镇西将军金正第三子金注,今年十八岁。杜又暗道说错话了。他面色不变地解释道:「金县尉有所不知,建邺太平多年,士人多喜居庄园,而非坞堡。」王爽、金注等人相视一笑。确实,庄园住得太舒服了,代价就是牺牲了防御能力。坞堡狭窄、阴暗、潮湿,住得很不舒服,但防御能力强。有的贼匪、乱兵没心思跟你久耗,短时间内拿不下来就走了,所以坞堡还是有用处的,尤其是在北方。甚至正规军队也是如此,人家觉得花费大量伤亡的代价不值得,顶多攻破一两个坞堡当做典型立威,然后再招抚剩下的人,一番讨价还价,事情也就过去了北方乱了那么多年,从上到下都喜欢建坞堡,财力雄厚的建个跟城池差不多的坞堡,财力一般的就建个如眼前赵家坞一样型制的,财力弱的也会弄个土围子。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最近十来年河南营建庄园的又多了起来,可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。环境影响风气,风气滞后于环境,但最终会趋于一致。「赵胤是什么来历?」又一人问道。杜义看了一眼,此人是御史中丞陆荣次子陆初,其兄长陆新在禁军为小校。「赵胤是淮南人,世为兵家子。其父赵诱,曾为扬州刺史郗隆主簿,后随王敦平乱,出任幕府参军,屡立战功,最终不慎败死于杜曾手下。」杜又说道:「因有此故,赵胤颇受王敦、王导器重,终至禁军大将。」「兵家子不投大梁天子,却替王敦、王导卖命,匪夷所思。我就不信了,他这种出身在江南能被人多看得起。也就王导用这把刀用得顺手了,才器重他罢了。」陆初摇头叹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