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晋末长剑> 第一百六十章 廷议(1/4)

第一百六十章 廷议(1/4)

    慕容皝治下共有两套主要的班子,其一是燕国官员,其二是平州幕府。前者以相国封奕(冀州渤海人)、司马韩寿(并州太原人)、奉常裴开(司州河东人)、司隶王斌(冀州渤海人)、太仆王寓(并州新兴人)、大理李洪(冀州渤海人)、纳言令杜群(雍州京兆人)等人为首,另有常伯宋该(冀州平原人)、刘睦(冀州中山人)、石琮(冀州乐陵人),冗骑常侍皇甫真(雍州安定人)、阳协(幽州渔阳人)等人,济济一堂。左军将军平熙、右军将军张泓(幽州范阳人)、折冲将军兰勃(匈奴人)、广武将军高翊(冀州渤海人)、扬烈将军宋回(并州西河人)、荡寇将军慕舆泥以及都尉张萌、赵、慕舆根、高铸等武官亦在侧。老实说,这套官制有点复古风,更像是古今杂,也不知道咋想的。平州幕府则以军师将军(未避讳)慕容评、左长史王济(冀州渤海人)、右长史宋该(兼领)、左司马韩矫(并州太原人)、右司马封奕(兼领)、参军鞠运(青州东莱人)、记室监鲜于亮(幽州北平人)为主。两套班子之外,另有-大将军府,幕僚以长史刘翔(冀州平原人)、司马鞠彭(青州东莱人)为主,他们没甚权力,主要任务是参赞左右。以及燕王府官员,如内史高翊(兼领)、中尉郑林(青州北海人)、郎中令阳景(幽州渔阳人)等。官员还是挺多的。比起大梁朝,慕容燕百姓不过几十万,官员比例却高出太多了。当然,这是历史遗留问题。当年中原大乱,百姓就三个地方避难,一个当然是南渡江东了,一个则是凉州张轨,第三个便是幽州王浚了,但王浚不做人,于是又投奔慕容。慕容十分欣喜,想尽一切办法安置这些中原土人,并让他们仍旧统领自家部曲,甚至当上官员,连鲜卑人都要归他们管。而这些中原土人确实展现出了自己治理地方的能力,至少比慕容鲜卑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部落酋帅们强多了,帮慕容发展出了昌黎郡,并经营玄、辽东二郡,颇见成效,让人心服口服。比如河间刘佩任玄太守,杜群兼领辽东相,昌黎太守先为裴疑,故去后以东夷校尉封抽兼领。至于几个侨郡,如乐浪、成周、冀阳、营丘、唐国等,全是汉地土人当太守或内史,没一个胡人,底下县令也差不太多。慕容宗室就只能管管部落,甚至本身部落还要归地方太守钳制,因为他们没有如同刘汉那样设置单于台专管「国人」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