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七章 攻城之法(1/4)
北平郡的夏天还是别有几分颜色的,就是稍稍有些荒芜。开平六年曾经清理过户口,得四千三百户、一万九千余口。五年过去后,户口不增反减,只剩不足四千户、约一万八千口了,就这还是收拢了不少豪族、部落庄客、奴隶后的数字一一北平四县衙门经年有人打官司,请求朝廷帮忙捉回逃亡的奴婢,官府明面上同意,实际不怎么动弹。北平郡第二大户口聚集地,便是静塞镇了。该镇现有约三千户、一万五千口,多为羯人,主要聚集在静塞镇周边及以南的沼泽区静塞镇周边是农田,人口十分密集,与北平其他地方荒无人烟的场景大异,镇南直至海边,因为濡水下游泛滥,沼泽遍地,多为该镇牧场,有时候也有其他部落或本地百姓过来放牧。也就是说,这个郡实有户口三万多人,却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军事防御任务,且常年厮杀不断,而朝廷补贴却不多。当然,相对应的,静塞镇也成了本地最大的势力,把持了上上下下,连太守都要跟镇将商量着来。权利、义务相对等,很公平。你要管,你要收权,那么就意味着财政上的巨大开支,每年需要往幽州进行大量的补贴,成为财政上重要的失血口。你不管,自然无需大量支出,财政上很轻松,但要让渡地方权力,形成割据叛乱风险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。与北平郡相比,隔壁的燕郡大同小异,总计十个县、约一万零五百户、四万四千六百余口,北口、临二镇加起来也有三四万人,而在南边靠海的沼泽中,还生活着一些小部落一一大部分已被编户齐民。幽州就是这个样子,千百年来如此但邵勋还是想将这些军镇解决,不是罢废军镇,而是由朝廷管起来,哪怕开支骤增。六月初九这天,他亲自组织了三营黄头军、落雁军以及屯于北平的黑稍中营总计四万余人进行了大会操,以震镊诸镇兵及杂胡部落。当天傍晚,他收到了银枪左营督蒋恪发来的军报:出临渝山后,小战数次,斩首近千,留守徒河的鲜卑部落投降,诸军为蚊虫叮咬,苦不堪言,又天降大雨,湖沼漫溢,请求暂驻徒河,待天气好转再行出发,邵勋同意了,随手将军报置于案几之上。「蒋恪为什么给你发军报?李重不是都招讨使么?」山宜男捡起军报,看完之后问道。「他也给李重发了。」邵勋说道。说完,自失一笑。他现在搞得跟常凯申一样,嫡系部队先问他的意见,如果他不同意,那么李重这个「杂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