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红旗黑海舰队倾巢而出(3/5)
叫做“巴黎公社”号(1921年改名)。
五艘巡洋舰(战争期间全部损失)
其中可堪一用的,为两艘苏联在“十月革命”后,自主建造“基洛夫”级巡洋舰,“马克西姆·高尔基”号和“莫洛托夫”号。
PS:“基洛夫”级共有6艘,两艘在波罗的海舰队,两艘在黑海舰队,两艘二战结束前都没建成。
十七艘驱逐舰(战后剩六)
其中可堪一用的有,“列宁格勒”级驱逐舰领舰的“莫斯科”号、“哈尔科夫”号。(战争期间全损)
“塔什干”级驱逐领舰独苗,“塔什干”号。(战争期间损失)
PS:驱逐舰领舰,勉强算055这种“大驱”概念最早的创建者,是一战后,各国发现原来千吨级的驱逐舰,在承担其任务时,实在不够了。
但正值伦敦海军条约的“海军假日”时期,各国大建都没钱,没办法将原来千吨上下的辅助舰船,一下都造大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便妥协为,只造一部分大驱逐舰,其他的还用小的顶上。
而由于这种配置,规划使用一艘较大的驱逐舰,带领一群小驱逐舰出动的战术。
这种较大的驱逐舰,就被称为了驱逐舰领舰。
意大利的“米拉贝洛”级,日本的“吹雪”级,美国的“波特”级,法国的“空想”级,加上这里提到的苏联的“列宁格勒”级等,一大票间战期驱逐舰,都可以视为这一思想的产物。
7型驱逐舰(前期为“愤怒”级、后期为“前哨”级),11艘。
PS:人民海军第一代“四大金刚”,鞍山舰 (201/101) 、抚顺舰 (202 /102)、 长春舰 (203/103)、 太原舰 (204/104),就是从红旗太平洋舰队获得的这一级(“愤怒”级)驱逐舰。
而现在上述提到的,可堪一用的船,现在都在等待,舰队司令部做出最后的决定。
到底要带多少船,去扬了罗马尼亚的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