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灭元1399> 第265章 抢劫(1/4)

第265章 抢劫(1/4)

    斜去的太阳,照在一滩滩的盐田中,映出了无数个的无精打采的太阳。



    这里,是位于惠州路南部沿海一带最大的盐田——淡水场。



    自人类发现海洋之后,大海便成为食盐的最主要来源。最早时,人们将海边的咸土直接刮取,淋制卤水。后来,又将附着泥沙的海水装入盆锅之中,以柴火熬煎,蒸干水分之后获得海盐。



    宋室南迁,福建率先出现晒盐之法。即将淋出的浓卤置入浅池之中,利用日晒自然结晶成盐。这种方法不仅大量节省了煎煮的柴薪,也让制盐效率得以极大的提高。直到千年之后,晒盐法依然是海盐的主要生产方式。



    晒盐法的出现,使盐税收入大涨,如今朝廷财政之中有过半的财源便来自于盐税。



    农夫种田,收获再多也需要种子。商业贩售,利润再大也需要成本投入。



    盐,却不需要。



    不受季节限制,无需考虑春种秋收,这一片片的盐田,只要是无雨的日子,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收入。这,才是真正的无本而万利。



    逐利是商人的天性,也是任何一个朝代官府的天性。



    利润越大的领域,官府总是希望可以令其产出更多的利润,以填补官府永远也填不满的欲壑。



    于是,越来越多的平民,被强行充为盐户。越来越多的沿海之地,被开发为盐田。越来越多的财富,流向官府流向掌权者流向各地豪强。



    日日将自己浸泡于卤水之中的盐户,却依然什么都没有。



    冲到海岸,绕过一大片盐田之后,五个海贼模样的汉子,看着数间徒有四壁的房舍,破口大骂。



    “谁让老子来这地方劫粮的?”



    “你确定他们是让咱过来劫粮,而不是劫盐的?”



    “别哆嗦,快去找粮食!”



    “这鬼地方,能找到多少粮?”



    满脸倒霉的汉子们,骂骂咧咧地冲进房舍,叮叮咣当地四处搜寻。不久,又骂骂咧咧地出来。只有一个汉子,手中拎着一个大若拳头的米袋子,瘪得可怜。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