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0章 贞观诸事(4/6)
,一时推倒了墓碑,但二凤并未对魏徵子嗣后人下手。
这就已经相当了不起,换作某些皇帝,你爹跟我有怨,不把你们全家送上路,这怨消不了!
“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在后世被选入教材,为华夏众多学子所必背之古文……”
李念将他学过的那版《谏太宗十思疏》背了一遍。
王绾叹道:“此文字字恳切,发人深省,这魏徵确有名臣之风,那大唐太宗麾下能有此等之臣,还能纳其言,无怪能成功业!”
李念又讲说了些贞观朝的其他文武,随即他想起王玄策,道:“兴许是太宗时的文臣武将太过璀璨,连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在其中也只显得平凡,不为太多人所知。”
王玄策的功劳绝对不小,可惜他打的对手不被大唐认为是对手。
当然,中印度好像也确实没资格被大唐视为对手。
王玄策带着借来了的异族军队都能将中印度给灭国,要换作是真正的大唐铁骑,只会更加容易。
所以,在当时的大唐,好像还真可以不将这功绩太当回事,不就是踹翻了路边的一条野犬,此功不值得太夸耀。
“在太宗时期,大唐虽常与外邦异族作战,但太宗并非穷兵黩武之人,其也重国内建设。”
“其劝课农桑、轻徭薄赋、鼓励生育、主动戒奢从简,还因一时盛怒草率将张蕴古杀掉一事,认为刑罚当慎重,死刑当慎之又慎……”
“各种商业贸易也在太宗那时得以迅速发展,他允许各族开展贸易往来,并恢复西北贸易通道,才有许多胡人不远万里带着商队到大唐来,让大唐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”
“自隋时被消耗的元气在太宗手中逐渐恢复,虽尚未恢复到杨坚之时,但文治武功皆非杨坚能比。”
“彼时唐人可以笑对胡人,以身为大唐子民为豪。可惜,贞观二十三年,太宗离世!”
听到“贞观二十三年,太宗离世!”,始皇帝等心生诸多怅惘。
那位自少年时便意气风发的大帝终于走到了暮年,归入历史的烟尘之中。
春风若有怜花意,可否许我再少年。
果然,时间才是最大的敌人,不管是多惊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