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谋国谋身(3/4)
要、且后路无虞。”“若战况有变,后路总归是在的。”吴懿叹息了一声:“今日之语,入你我之耳就够了,莫要再传出去!”吴班点头:“我晓得这些!兄长面对魏军之时需再三小心。”“我在略阳见魏军攻势之猛,乃是平生仅见。魏军并不与寻常军队一般,莫要轻敌了!”吴懿道:“我会谨慎用兵的,求稳为上。”吴班走到吴懿面前:“时间不早了,兄长也该回营了。你我彼此相知,就不多言了。”吴懿站起身来,拍了拍吴班的肩膀,随即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。……翌日清早,吴懿亲督两千士卒向白水河谷中的魏军进兵。攻势只是稍微不利,吴懿就以避免死伤为由、下令军队回退。如此三日过去,吴懿每日上午都试探性的进攻一次,然后就撤回本营之中。第三天的晚上,吴懿亲至诸葛亮大帐之中、向丞相汇报着近几日的战况。诸葛亮认真听着吴懿的讲述,缓缓叹了口气:“白水方向的魏军也是这般难攻?如此看来,大汉兵卒战力、实与魏军相差颇多。”“吴将军,回去之后谨守营寨、无我将令不得进攻。高筑营垒、多设岗哨、多挖壕沟、多放鹿角,以与魏军不接战为要。”“遵令。”吴懿拱手应下。史册之中,长于谋国者、往往短于谋身。可真要做这样取舍的时候,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,难免会遇到冲突。吴懿、吴班兄弟二人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境地。在诸葛亮个人的道德威信并未让所有人信服之时,又刚刚经历了一场败退、将领们的保守行事,就是一种避免不了的现象了。但对于国舅吴懿吴子远本人来说,并未有丝毫对大汉不忠之事。只不过未将心中谋略向丞相禀报、又作战消极罢了。吴懿自己明白,自己这三日之中、只是进攻时没有放开手脚。倘若魏军真的大举来攻,定然不会有半点保留,会拼尽全力作战!可从丞相诸葛亮的视角来看,白水处魏军数量未知,虽未进攻、但防守颇为得力,占不到什么上风。而这三日内,青泥水方向的魏军也并未尽力进攻,两军试探性的又打了两场、乃是正经的相持。似乎据守赤亭、待魏军自退的谋画,可以顺利进行了。……而此刻,远在千里之外、位于长江下游的扬州,大司马曹休却听闻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。“伯连,你说什么?”曹休惊诧的站起身来:“吕子衡死了?贺公苗也死了?”莫非对面之人乃是自己宗亲,曹休真要以为他是吴军间谍了。曹弃乃是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