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言情小说> 历史军事> 三国:我不是曹睿> 第36章 汉吴联盟(1/4)

第36章 汉吴联盟(1/4)

    太和二年,大魏从蜀汉手中夺得汉中之地后,蜀汉最北的边防重地,就从汉中变成了阳安关。太和三年四月,诸葛亮攻沓中。年底十二月,又攻阳平关。每次出动的兵力都在两万精锐上下。就在曹睿驾临邺城、在铜雀台上对臣子们进行政治伦理方面的教育时,蜀汉丞相诸葛孔明,在张郃、郭淮二将的两路逼迫下,退回了阳安关内。阳安关、阳平关、武兴关三处若放在地图上来看,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形状。武兴关在西北,阳安关在西南,而阳平关在正西。魏蜀对交战都保持着谨慎和克制,几次小规模的接战也只是以斥候和先锋为主,并无主力部队的大规模交锋。若在不知兵的文人看来,诸葛亮怯战不前、畏缩退回,近乎武装游行。而郭淮畏敌如虎,据坚城而不敢战,一味将敌人礼送出境。两人都是怯懦之辈。但实际上诸葛亮和郭淮的举动,都符合着彼此的战略考量。若真叫真比较起来,魏蜀两方的防御压力,真说不上谁更大谁更小。辛毗尚在阳平关时,与郭淮、郝昭二人论及战略,大魏关西以汉中、武都、沓中三处防守为重。而蜀汉的防守重心也是三处。讨逆将军吴班坐镇阴平,应对沓中魏军陆逊部。镇北将军魏延负责守备阳安关,应对武都、汉中两方面的魏军。建武将军王平镇守汉昌,负责守备米仓道的南口,防止汉中魏军趁机南下。三对三,谁都不比谁轻松太多。太和二年败后,蜀汉朝中议论汹汹,仿佛诸葛亮成为千夫所指的国家罪人了一般。但当诸葛亮本人回到成都之中,这些风言风语也就真如风一般散去。曾经上书批评诸葛亮之人,都被刘禅下诏斥责。诸葛亮上表自贬,为骠骑将军、行丞相事,此事便轻轻揭过了。道理是不言而喻的。如果诸葛丞相面对魏军尚且如此,你们能比他做得更好吗?如果不能,就勿要在朝堂之上说些虚言。太和三年五月末,诸葛亮从沓中率军两万回返。凭借斩首一千五百的功绩,又被刘禅急匆匆的下诏复了丞相位。而蜀汉的丞相府,则设置在了梓潼郡的白水,也就是昔日陆逊奇袭不下的白水关。此番冬日出兵而又撤回,不过是诸葛亮以本部之兵的‘练兵’之举,并未在蜀地大规模征召。当然,受制于国力之限,诸葛亮也暂时征召不起了。阳安关内的将军府中,诸葛亮坐于堂上,诸将及相府属臣列于两旁。丞相长史向朗拱手道:“属下恭喜丞相此番出兵顺利凯旋!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