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皇帝之心(1/4)
皇帝驻跸之处即为行在,即使是夜间,也有一个相当庞大的官僚集团可以运作,满足各项政令的通行无误。太守府正堂中的烛光亮如白昼。在皇帝做下分派、与中书令刘放和两位阁臣商讨诏书细节的时候,辛毗独自一人默默的坐于桌案之后,仿佛一名旁观的看客一般。的确,他将关中、洛阳两事告知皇帝后,就已经完成了一名臣子应尽的本份。在刘放手捧盖过了皇帝玺印的诏书离去后,辛毗起身拱手言道:“禀陛下,后方粮草漕运事务繁多,臣请明日凌晨轻骑返回泉州。”曹睿轻叹一声,起身缓步走到了辛毗席前离三尺的距离,看着辛毗的双眼说道:“辛侍中此行辛苦,朕心中甚为感念。后方再多事务,也不差这半日一日的。”“明日上午,朕在此处为钟太傅遥设祭祀。祭礼之后,辛卿与钟毓一同南下吧。”辛毗长施一礼应下,并未多言。黄初与太和年间以来,大魏的政治活动都高度围绕皇帝本人。作为一切政治的根本核心,洛阳朝中公卿贵族之间的私下言语,关于皇帝的讨论是躲不开的话题。加之皇帝曾公开宣布不因臣子言语获罪,校事也再没有建安年间的窥探百官的恶劣记录,这种讨论更成为了常态。谁私下宴饮之时,不朝着北宫的方向拱手称一声圣君?谈几句国势昌隆?在洛中普遍的评价中,皇帝与臣子之间相处的模式,可以分为明显不同的几个种类。如曹真、陈群等人,资历、能力皆为上等之选,高官厚禄、委以一方镇守重任。如刘晔、陈矫、黄权等人,侍于皇帝身侧得到信任,而后外放为州郡之任,负责一州政事治理。在这两类之外,还有一类长居于陛下身侧、更得圣心、股肱心腹一般的人物,说的就是司马懿、董昭、辛毗这类了。没错,此时的洛中风评,是将辛毗与司马懿类比到一起的。对于这类臣子来说,长居陛下身侧就已经是得到圣意的证明。辛毗两番统管大军后勤,更是证明了这一点。辛毗三日疾驰四百里,为的就是皇帝口中的‘感念’二字。此时已亲耳听到皇帝认可,又怎会追求其他呢?……对于曹睿来说,两起突发事件只是治国理政过程中的些许波澜。而对于故太傅钟繇的儿子钟毓钟稚叔,年迈父亲的薨逝更是一种人生的重大打击。昨晚被皇帝亲自召见时,钟毓就已经哭过了一场。一夜沉默未眠,第二日又顶着黑眼圈身着孝服,束手低头立在钟繇灵位侧边,等待着祭礼的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