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7章 谋斩晁错 计出奇兵(1/9)
却说吴王刘濞又与闽越东越诸国,东越即东瓯。在千里之外写了书信,请兵相助。闽越犹怀观望,东越却发兵万人,来会吴军。吴军渡过淮水,与楚王刘戊相会,兵势气焰尤威,再由吴王刘濞致书淮南诸王,诱令出兵。淮南分为三国,事见前文。淮南王刘安,是厉王刘长之子,尚记父仇,得吴王刘濞贻书,刘安意欲发兵响应。淮南国相说:“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,臣愿为统军将领。”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。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,就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,不听刘安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。淮南国因此得以保全,也是多亏了这个聪明的国相。
淮南厉王刘长次子,刘安之弟,西汉衡山王刘勃,不愿从吴,谢绝了吴使。庐江王刘赐,意在观望,含糊答复。
吴王刘濞见三国不至,又复传檄四方,他提出口号:“诛晁错,清君侧”。当时诸侯王共有二十二国,除楚、赵、胶西、胶东、菑川、济南与吴同谋外,余皆裹足不前。齐、燕、城阳、济北、淮南、衡山、庐江、梁、代、河间、临江、淮阳、汝南、广川、长沙共十五国加入同叛七国,合得二十二国。吴王刘濞已势成骑虎,也顾不得祸福利害,竟与楚王刘戊合兵进攻梁国的棘壁(今河南永城西北),杀死数万人。梁王刘武据守睢阳(今河南商丘),命韩安国、张羽等人为大将军,抵抗吴、楚之兵。吴、楚受阻于梁国,不敢越过梁国向西进兵。然后梁王刘武迅急上奏章入都,火急求援,汉景帝闻报,不觉大惊,命召群臣入朝,集会商议讨逆事宜。
汉景帝刘启闻七国变乱,吴王刘濞是为首谋,已与楚兵联合进攻梁国,急得形色仓皇,连忙召传群臣聚会商议。当中有一人走出班列献策,请汉景帝亲自出征。这人为谁?就是主议削吴的晁错。汉景帝刘启说道:“我若亲征,都中由何人居守?”
晁错说道:“臣当留守都中。陛下但出兵荥阳,堵住叛兵,就是徐潼一带,暂时不妨弃去,令彼得地生骄,自减锐气,方可用逸制劳,一鼓平乱。”
汉景帝刘启听着,半晌无言。猛然记得汉文帝刘恒的遗言,谓天下有变,可用周亚夫为将,因此即掉头左顾,见周亚夫正端立一旁,便召至案前,命他督兵讨伐逆党,周亚夫直接上任不辞。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