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9章 大唐科举改革,艺术生即将诞生(1/6)
接下来,长孙无忌迈步出列,他面色沉稳,目光如炬,环视众人之后,开始详细地汇报关于官员升迁和空缺的情况。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,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,让人不禁对他的专业和严谨感到钦佩。
长孙无忌报告完毕后,稍作停顿,然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:朝廷应该在明年年初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科举考试,以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,为大唐朝廷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。
李世民坐在龙椅上,静静地聆听着长孙无忌的提议,他微微点头,表示对这个建议的认可。接着,李世民站起身来,他的身影高大而威严,让人感受到他作为皇帝的气度和权威。
李世民环顾四周,然后开口说道:“以往科举的主要内容包括秀才、明经、进士、明法、明书和明算六科。其中,秀才科最为困难,以问策为主,很少有人能够通过。然而,一旦通过秀才科,便可谓是国之柱石,其才能和学识必定出类拔萃。相比之下,明经科则相对容易,取士人数最多。然而,这些官员虽然数量众多,但真正有所作为的却寥寥无几。因此,朕认为,今后的科举考试中,明经科的录取人数应当大幅减少。”
李世民的话音刚落,在场的众人便纷纷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这个决定显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,毕竟明经科一直以来都是科举考试中的重要科目,许多学子都将其视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。
就在众人议论之际,孔颖达挺身而出,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殿前,向李世民躬身行礼,然后说道:“陛下,如今全国近乎六成的学子都是学习四书五经,若是减少明经科的录取人数,恐怕会引起众多学子的不满啊。”
李世民说道:“孔爱卿,我问你,我们大唐朝廷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?”
孔颖达想了想回答道:“朝廷,应该是一个处理政务,解决国家地方问题的机构。”
李世民笑了笑说道:“你说得很对,但是这些年下来,朕通过观察,这些一味地研究四书五经的学子,在实际理政方面欠缺了很多,而那些处理政务出色的人才,其实都不是什么学术大儒,毕竟朝廷不是文学院,虽然当初朕在秦王府组织了十八学士认真的读了很多书,但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