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 江东时局,风云变幻(2/4)
嫩叶,揉搓着缓步沉吟道:“这若得寿春,必先攻下合淝。子敬有何计较?”
鲁肃淡然一笑:“合淝虽固,然扬州太守刘馥非善战之辈,别驾蒋济亦资历尚浅,难担大任。主公只须遣一良将,率三万之众北上,则合淝可下!”
孙权思索道:“子敬以为何人可担当此任?”
“此人正于鄱阳湖整军练兵,若得他去,合淝必得!”
“你是说……公瑾!”
“正是!”
孙权慨然点头:“公瑾雄才大略,胆气非凡,吾江东之柱石也。不过……”
“主公有何疑惑?”
“以公瑾之才,夺合淝弹丸地,未免大才小用。”
“主公心中有了人选?”
孙权淡然的摇摇头:“今孤已杀黄祖,夺江夏,虽未复父兄之勇,然得报父仇,亦不负江东百姓所托……”
孙权说着,让手中已揉碎的嫩叶轻落于地,他目视远方,长叹一声:
“孤想亲征合淝,以继父兄之志!”
“这……”
鲁肃一怔,目光微黯,似已洞悉主公深意。
他深知,若曹操举大军而来,主公必会将手中重权委于周瑜。
盖因周郎兄长所留,才智卓绝,用兵如神,唯其可御曹操大军。
然非逢绝境,主公又不想周郎有功高盖主之嫌。
故而打算亲征合淝。
待主公威名远扬,功勋卓着,足以镇抚父兄麾下年少而才高、勇锐而善战之将时,方会真正启用周瑜、太史慈这般良将。
这怪不得主公。
乃人主权谋之道!
然而,毕竟主公亲征合淝和周瑜征伐合淝的胜算不一样。
鲁肃心中清楚,但又不好明说。
鲁肃思忖良久,得折衷之策,进言曰:“主公不妨命公瑾为军谋祭酒,专为攻打合淝运筹帷幄、出谋划策,如此,既得公瑾之才,又全主公亲征之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