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9章 依约换质,曹操得下武都(2/4)
故而,丞相如此说,他们一时间亦不知所措,未到绝境之时,他们绝不敢加害夏侯将军,乃驻军于此,观丞相下一步计划。”
“可接下来,又呈对峙之势,又有元让身陷敌营,当如何破局?”
“丞相可修书马超赵云,我们举大军南下,乃为汉室统一河山,断不能因元让一人安危,而废天下大计。
然,若肯放元让安归,可暂止大军南下,允你们三个承诺。”
曹操抚髯看向荀攸:
“哪三个承诺?”
“其一,暂止一个月不南下,允下辨之民迁往汉中。
其二,供一万斛粮草,以资军民之用。
其三,一月之期既到,庞柔同与夏侯元让置换。”
“哦?”
荀攸并没有完全反对马超提出的条件,而是在马超提出条件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改动。
实际上乃以最小的代价换回夏侯惇。
可这条件,马超和赵云能同意吗?
究而言之,较夏侯元让之重,一万斛粮草与一默默无闻之庞柔,实不足论也。
曹操虽未言,但脸上已显疑虑之色。
荀攸却信心十足:“丞相但示果决之意,明言若其不允,必即刻挥军进击,则此事必成!”
曹操细思荀攸此言,深深的点点头:“就依先生。”
于是,速写第一封信于马超赵云。
二人见之,马超登时大怒,要立斩夏侯惇于此。
赵云赶紧相阻:“孟起若如此,则身后百姓危矣!”
“那当如何?”
赵云想了想:“如今正值迁民之计,且不予回复,看曹操如何做!
若其不顾夏侯惇,大军攻来,立斩夏侯惇于此,再与其拼命。
若其亦心怀忌惮,犹豫不决,则能拖便拖,拖至迁民得成,我等亦可携夏侯惇安然而退。
若其乃虚张声势,终从吾等条件,纵有折损,亦尚可纳之。”